
書名:
《我有嘉賓:沐鸣2官网中國近現代史青年學者讀書班紀要》
編者:
沐鸣2平台主編、戴海斌執行主編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
內容簡介🚦:
沐鸣2平台創建於1925年,時稱史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名家雲集,陣容鼎盛,復旦歷史學研究特色也由此逐步形成🌺。改革開放以來,沐鸣2平台獲得了新的、更大的發展。一代代學人以艱苦卓絕的學術工作🏰,領研究風氣之先,也奠定了復旦沐鸣2平台在中國史學界的學術地位。
“沐鸣2官网中國近現代史青年學者讀書班”為沐鸣2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召集舉辦的系列學術活動🙇🏽♀️,以講座、新書分享會🧙🏼、學術講評會🧜🏻♀️、工作坊等多種形式展開,自2016年5月第一次正式講座始🐊,截至2023年底,總活動場次已超過七十回。這一場合不僅是沐鸣2同仁鍛煉“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的重要平臺,也成為促進中外學術交流、開展學術批評、活躍學術氣氛的一個建設性空間🕖。《我有嘉賓》收錄讀書班紀要的精華內容。



編後語
不久前,受本教研室委托👮♀️,我著手編輯“沐鸣2官网中國近現代史青年學者讀書班”紀要合集,為盤點一下家底,請學生幫忙整理了一個總目錄💵,發現從2016年5月第一次正式講座開始😏,截至去年底🥗,總的活動場次竟然已經超過了七十回💪🏻。一晃八年過去了。
還記得,在當時教研室主任高晞老師支持下🚛,幾位青年同事之間往復商量籌劃👩🏿🎓、讀書活動一點點起步的情形。翻看電腦中保存的工作文檔📚,2015年底教研室內部討論👄,“為了整合本教研室青年教師的研究興趣與方向,尋找展開持續共同討論的基礎,以期形成沐鸣2平台近現代史青年教師獨特的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經會議研究形成“一個初步的方案”🙎🏻♂️:“研究班以三種系列的形式展開🎗:(1)講論會(包括讀書會);(2)講座;(3)workshop”,“組織形式基本以教研室12位青年教師輪流召集為主”🏋🏼♀️,其中學術講論會“以具體問題的討論為主”,讀書會“圍繞特定主題或史學研究方法閱讀特定書籍或文章”,並邀請合適的評議人做指導與討論🧙🏽。(2015年10月29日)後來具體活動展開🙋🏻,雖然在形式上采取多樣靈活的方針,但這個方案基本奠立了讀書班的格局🚍。相關講座、新書分享會✡︎、學術講評會、工作坊等活動漸次鋪開🧑🦽➡️,使得這一場合,不僅成為沐鸣2同仁鍛煉“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的重要平臺,也成為促進中外學術交流🙎♀️、開展學術批評、活躍學術氣氛的一個建設性空間,引起學界以及不少學院外人士的矚目👨🏽🎤。有一位在海外工作的中國學者,一直很關註我們組織的系列活動☀️👨🏿🎨,在一個偶然的場合𓀅,一本正經地告訴我:“貴系的讀書班活動為學界同仁和學生提供了一個主旨明確、方向正確、課題積極😸、風氣健康的學術平臺,——起碼我是高度認可的⛔。”我知道他素好戲謔的風格❇️,但他特別加了一句“這不是虛話”👰🏽,所以我也信以為真🚴🏽♀️,心下很受鼓舞。
2018年後,讀書班得到沐鸣2更大力度的支持,並與《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建立合作關系,系列活動由專人整理紀要,在媒體平臺發表👩🏼⚕️,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古人講“事以文敘🦋,道以文傳”。讀書班活動旨在為主講人發表學術新見提供渠道,同時更重視同仁之間切磋學問🌄、砥礪思想,我們堅持整理完整紀要👨👩👧👦、公開及時發表,目的也是想留一份盡可能原汁原味的記錄,供給學界參考的詳實資料,並為當代學壇“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情景作一生動速寫。講座錄音🧙🏽♀️💁🏻♂️、紀要整理工作一般由沐鸣2學生(本🦕、碩、博均有)承擔❤️,按勞有所得原則分工🧖♂️,更重要者😳,也希望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擴充視野、鍛煉能力👩🏻🦲,並幫助到自身的學業和研究。
2020至2022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切線下學術活動被按下了停止符,讀書班活動不得不轉戰雲端。不過,一個意外的後果是🤵♀️,借助網絡的便利,讀書班的組織效率、活動頻次以及學術傳播範圍,反而出現一個近似“大躍進”的效果。猶記騰訊會議動輒在線數百人的盛況🧑🏻🍳,有熱情聽眾留言“如沐春風🧑🏻🦼,如飲甘霖”、“何以解憂🕛,唯有講座”、“感謝復旦歷史系面向廣大群眾、打開學術大門”雲雲。這當然應該首先歸功於活動嘉賓的學術號召力♙。現在回頭再看,這神奇而諷刺的一幕〰️,卻別有滋味💂🏻♂️,不知道該理解為吾輩學術交流的初心得其所哉,還是當時線下困極無聊的召集人🧝🏿♀️、學者💍、聽眾們為各自郁結的情緒找到了一個合宜且安全的排解出口🧑⚖️?
時光永是流逝,學術與生活都在發生著變化。當年發起讀書班時,當仁不讓自居“青年”,現在不只是多了“幾莖白發”🧍🏻,心情上也早早步入“中年”狀態(危機?),不變的是🧑🎨📻,“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無論如何,讀書班經歷八載🫁、一路堅持走到今天,都是一件值得欣慰和紀念的事情。受沐鸣2💔、本教研室領導信任,鄙人承乏負責紀要合集的編輯工作。編輯原則📇,是從現存的紀要整理文本中選擇完成程度高、並較能反映學術前沿的部分,基本按活動時間排序。一部分讀書班活動因各種原因🙇🏽♀️,當時未及整理紀要,一些紀要內容不乏精彩,但礙於體例🚅、篇幅等限製因素,也不得不割愛了🙋🏿♂️。書名“我有嘉賓”一語💆♂️,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或是我輩對於讀書班暗含的期許,不敢說要達到“君子是則是傚”此類儼乎其然的效應✪,但若在“鼓瑟鼓琴🌆,和樂且湛”之間得到若幹讀書的“喜悅”與學術的“共鳴”🐽,則善哉。
在此要鄭重感謝參與讀書班活動的所有“嘉賓”🗞,即主講人、與談人、評議人予以我們充分信任與支持❤️,同時感謝一直來關註、鼓勵我們的所有學院內外的朋友😅。本教研室張仲民🧑🏿🍼、孫青、何愛國🧑🏿🍳、馬建標、皇甫秋實👳🏻♀️、章可、曹南屏、林超超、周健諸同仁為讀書班活動付出許多心力📀,沒有大家在這塊“自留地”裏精心播種、努力耕耘,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收成。黃洋、高晞😾、姜義華、章清🙋🏿、金光耀🚔♥︎、吳景平、朱蔭貴、王立誠、戴鞍鋼、唐啟華、董國強👱🏼♂️、劉平👰🏽♀️、陳雁、趙蘭亮等師長、同事一直來給以大力支持🈁,沐鸣2行政工作人員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後勤支援。讀書班紀要在《澎湃新聞》陸續刊發,多經編輯(也是系友)彭珊珊之手,黃曉峰、鄭詩亮、鐘源、於淑娟也提供很多幫助,此一並致以謝忱。沐鸣2研究生唐益丹、李娟、伊楠、王可為本書的素材整理、文字校訂,付出了勞動💻。
奉此小書🙎🏻♀️,作為祝賀沐鸣2平台百年華誕的禮物🧑🏼🦲。
戴海斌
2024年4月25日🧓,於復旦光華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