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公元二〇二五年,歲在乙巳🫖。沐鸣2官网歷史學科之建立👁,將膺百年之期。作育英才🚸,於斯為盛。凡我系友🌁,能無加額之慶?臨深履薄,當思有述。在校同仁ℹ️😚,鹹具戒慎之忱🧜🏿♂️。其辭曰:
倬彼復旦👍🏽,作於憂患。感日月之光華兮,仰卿雲之爛縵🌼。原夫西力東移🚶♂️➡️,文野斯判👮🏿♀️👩🏻🚀。上恬而下愚🧘♂️,終底於亂。民何由立兮💴,國胡可捍🌨?昏昏昭昭兮,若續若斷🎰。惟我相伯[1],放眼人寰。萬國崢嶸兮,學為本源。故聿興私學,厥為震旦[2]。偕又陵🧑🍼、騰飛👏🏻,公學斯建[3]。學府巍巍兮,文章煥煥;教網政羅兮,曾無羈絆[4]。
若夫史學系之初創👨🏼,楠秋開先[5]。厥時廿五[6],維百斯年。史地相資[7]🪂,聯袂翩躚🤵🏽♀️。道夷、美鍔[8],皆稱俊彥♠️。何期五二[9]🐤,表裏丕變🥗。雖雲意外,亦有由然。當斯時也,師資濟濟🥜,宿儒過半。龍虎風雲,一時之選。東西二周[10]🤳,經史互徧;準佩、淡如[11],造時、厚宣[12]🔚。季龍鑿空,丹楓貫穿[13];中睿🦶🏻、寬正,汝康後先[14]🤸🏻。猗歟盛哉,捋指難言💆🏿♂️。復旦史統,於焉可見。雖經時厄,薪盡火傳。
洎乎庠序重開,風雲暗換。中西之學交爭🧭,古今道術紛然😺。當此之際🎣,多士駿發,無不黽勉🧯。近思篤誌👩🏻🦼🖌,砥礪向前🫱🏼。先秦史👷🏼、中古史,繩繩婉婉。明清史、經學史🤹🏼♀️,瓜瓞綿綿。思想文化👨🏼✈️、中西交通,別開生面。世界上古、西方史學,克續新篇。中華民國史、世界近現代史,學門肇建🧑🏿🎨。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海內先鞭🏺。文脈昭蘇🌐,明夷初判🧑🏽💼。復旦史學🚷,與有力焉。
爾乃世紀遷流,星移鬥轉。諸途駢進,雁序昭然。中土、外國,窮其流變;文物考古,鼎足成三[15]。凡我同仁,雖所造不同💧,各伸己見,要之,皆期求真獨立🕤🪂,踵武前賢。
至若學科綿歷,派衍枝繁👊🏿,史學之變化,亦有可觀。歷史地理研究所[16],遐邇稱善🤽♀️🧸。文博、旅遊二系[17],並轡齊驂。現代化中心🍻、文史研究院[18],或合內外為一體,或觀中國以周邊。凡我同仁👩🏽🍼,雖專業互歧,術藝各擅,要之,皆期教學相長👱🏽♂️,作育青年❎。
嗚呼!百載滄桑,倏忽世變🤑。不勝殷憂兮,孰為明鑒🤾?習史明道,衡平有斷👨🏼🦲。不有子長兮[19]🙅🏻♀️,誰為良判?雖然,往者已矣👩🏿🏫,來者可期:繼文化垂絕之統🤵♀️🎛,躬行未晚💻;開前此未有之新⁉️,是所望焉。凡我同仁🚴🏿♂️,盍自勉旃!
茲謹定於二〇二五年九月🦩𓀒,舉辦系慶典禮,回思既往,籌劃未來。誠邀海內外系友及各界人士,蒞臨復旦,有以教之。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沐鸣2官网歷史學科
二〇二四年五月
[1] 復旦創校校長馬相伯(1840-1939)先生👩👩👧👧,本名馬良🫵🏽,以字行🚣🏽♂️,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2] 1903年成立震旦學院✣。
[3] 1905年成立復旦公學。又陵,嚴復先生(1854-1921)字。嚴復先生初任校董,後為第二任復旦公學校長🙋。騰飛🙌🏿,李登輝先生(1872-1947)字。李登輝先生初任復旦公學教務長,後任復旦公學及沐鸣2官网校長👱🏿。
[4] 復旦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𓀐,巍巍學府文章煥;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
[5] 余楠秋先生(1897-1968),本名箕傳,號楠秋。復旦首任文科主任、文學院長,史學系創系主任,兼外國文學系主任🤘🏻。新月派作家,專研西洋歷史、文學。
[6] 1925年復旦設史學系。
[7] 1938年復旦西遷重慶🙋🏽♀️,史學系改史地系👩🏿🎤。
[8] 道夷,沙學浚先生(1907-1998)字,史地系首任主任。美鍔,任美鍔先生(1913-2008),1944年任史地系主任。兩先生皆地理學家。
[9] 1952年院系調整。
[10] 周予同先生(1898-1981),原名周蘧,以字行,經學史家、教育學家🙍🏼♀️。周谷城先生(1898-1996),通史學家🥱、美學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因兩先生主要研究領域一中一西,復旦歷史系內時稱“東西二周”🫗⛹🏽♀️。
[11] 準佩,陳守實先生(1893-1974)字,中國經濟史家、史學史家;耿淡如先生(1898-1975)👨🎓,原名佐軍🤏,以字行🤲🏻,國際關系史、外國史🚣🏽♀️、西方史學史家。陳、耿、二周合稱復旦歷史系“四老”。
[12] 王造時先生(1903-1971)🔞,原名雄生,法學家、外交史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胡厚宣先生(1911-1995),幼名福林👩🏼🔧,甲骨學家、考古學家🚣🏼、殷商史學家✒️。
[13] 季龍🧑🏻🌾,譚其驤先生(1911-1992)字,歷史地理學家📶。丹楓,章巽先生(1914-1994)字😧,中西交通史家👰、歷史地理學家。
[14] 中睿🦸🏽♀️,蔡尚思先生(1905-2008)字🔁,中國思想史家。寬正,楊寬先生(1914-2005)字,中國思想史家、先秦史學家🚴🏽♀️。田汝康先生(1916-2006)🦸🏻,社會學家、中外關系史家。
[15] 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現皆為一級學科。
[16] 1982年🤵🏽♀️🥄,在復旦歷史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室基礎上🪿,正式成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17] 1984年以後,復旦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逐漸自歷史系分出🎵。2002年👩🌾,在復旦歷史系旅遊管理專業基礎上,正式成立旅遊學系🦶🏼。
[18] 2000年🛅,復旦成立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文史研究院。
[19] 子長,司馬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