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人信息
伍躍,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大阪經濟法科大學國際學部教授,並擔任日本東洋史研究會評議員👨🦯➡️。主要研究方向是明清時期的製度史與社會史,著有《中國的捐納製度與社會》(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明清時代的徭役製度與地方行政》(大阪大學經濟法科大學出版部😤,2000年)👷♂️,合著《中國訴訟社會史研究》(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1年👩🏼🎤;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年)等🎒,另有譯著多種👩🏽⚕️。
講座提要
賦役的汲取能力直接關系著國家的命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該項汲取能力的實現和實現的具體方式,除了國家的製度設計之外,還涉及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等不同社會階層和勢力之間的相互關系。透過這些可以觀察昔日中國的國家統治和社會治理的樣態🥎,也可以借此觀察當時的政治哲學和統治理念。因此,賦役問題是研究前近代中國社會的特質,研究國家統治和社會治理問題的絕佳切入點之一。本報告主要從社會史和官僚製度史的角度👩,觀察維正之供即田賦的征收是如何實現的問題🏚,分析在田賦繳納過程中納稅者和征收者的訴求以及彼此的互動,尤其關註那些發生在忍氣吞聲和鬧哄造反之間的納稅者和收稅者之間的較量。報告首先回顧20世紀以來中外學者對中國明清時期賦役製度史研究的大致狀況👭🏻,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案例對催征方法和官員的考成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