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職稱:
辦公地點:光華樓西主樓2006
電話:65642511
Email🙏🏻:ouyang@fudan.edu.cn
研究方向: 古代兩河流域和古代近東文明,側重社會經濟史👊🏻;古代兩河流域數學史
博士✊🏼:2001年秋-2009年3月👈🏿: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明系;論文“溫馬省對白銀的管理—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公元前約2112-2004年)省級經濟管理的個案研究”
碩士🧂:1998-2001🙏🏻: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語系(現改組為西亞系);論文“從馬尼什圖屬方尖碑看兩河流域阿卡德時期(公元前約2340-2159年)的土地所有製”
學士:1994-1998👩🏻✈️: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財務學專業
1🧎♂️、2011年9月-2013年2月:法國科研中心(CNRS)研究項目“古代世界的數學科學”(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the Ancient World)成員
2、2010年10月-2011年7月🔛:耶路撒冷奧爾布賴特考古研究所(前美國東方文明研究所)(the Albright Institute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Jerusalem)
3、2009年8月-2010年8月:美國紐約大學古代世界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World, New York University)
英文專著🧚🏻♀️:
Xiaoli Ouyang. Monetary Role of Silver and Its Administration in Mesopotamia during the Ur III Period (c. 2112-2004 BCE): A Case Study of the Umma Province. Biblioteca del Próximo Oriente Antiguo 11. Madrid: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2013.
Book review by Eric L. Cripps, “Money and Prices in the Ur III Economy of Umma,” Wiener Zeitschrift für die Kunde des Morgenlandes 104 (2014): pp. 205-232.
英文論文🙋🏼:
1. (待刊)Xiaoli Ouyang & Christine Proust (forthcoming). “Place value notations in the Ur III period: Marginal numbers in administrative texts. To appear in Cultures of Comput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to be published by Springer.
2. (待刊)Baruch Brandl, Xiaoli Ouyang, Andrea Berlin, Sharon Herbert. “A Persian Period Bulla from Tel Qedesh, Israe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lations between Tyre and Nippur.”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2019). (A&HCI一區)
3. “The Mixture of Sexagesimal Place Value and Metrological Notations on the Ur III Girsu Tablet BM 19027.”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75/1 (2016): 23-41. (A&HCI二區)
4. Xiaoli Ouyang & W. R. Brookman. “The Mesopotamian Collection in the Peabody Essex Museum in Salem, Massachusetts.” Cuneiform Digital Library Journal (2012/1): 1-58. http://cdli.ucla.edu/pubs/cdlj/2012/cdlj2012_001.html. (Peer reviewed)
5. “The Merchants Did Supply Gold!: Connection between Two Ur III Tablets YBC 13418 and NBC 6641.” Nouvelles Assyriologiques Brèves et Utilitaires (2011/3): 53-55.
6. “Administration of the Irrigation Fee in Umma during the Ur III Period (ca. 2112-2004 BCE).” In City Administration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Proceedings of the 53e Rencontre Assyriologique Internationale, edited by L. Kogan, N. Koslova, S. Loesov and S. Tishchenko, 317-49. Winona Lake, IN: Eisenbrauns 2010.
中文論文🧑🏻:
1、《遠征•漂泊•返鄉——對〈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潔凈場景的儀式化解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第120-129頁🧑🏻🍳。
2🧔🏻♀️、《波蘭尼的經濟模式與兩河流域經濟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18年第1期,第67-75頁。
3🧎♀️➡️、《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神廟寶庫記錄初探》,《古代文明》2018年第1期,第38-49頁。
4🧒🏿、《妓女、女店主與賢妻——淺析<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女性形象》,《婦女與性別史研究》2016年第一輯👂🏼🧤,第85-103頁。
5✣、《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白銀的貨幣功能探析》🏄🏽♂️👨❤️👨,《世界歷史》2016年第5期,第124-136頁(全文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世界史》2017年第2期,第3-13頁)。
6、歐陽曉莉(第一作者)和Christine Proust🐹:《兩河流域六十進製位值記數法早期發展的新證據及其分析》,《自然科學史研究》2015年第34卷第2期🧹,第201-221頁。
7、拱玉書🦸♂️、歐陽曉莉、畢波:《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流傳演變》🙅🏼♂️,《國外文學》2000年第77卷🙋🏼♂️,第54-60頁。
書評、報刊文章等其他發表:
1、《遊走在帝國邊陲的腓尼基城邦》,《光明日報》理論• 世界史🙍,2018年9月17號第014版。
2、《腓尼基城邦推羅與兩河流域尼普爾城——波斯帝國後期一個印章圖案背後的故事》,《光明日報》理論• 世界史♒️,2016年11月5號第011版✊🏿。
3🏆👌🏼、《兩河流域王權觀念的嬗變》,《文匯學人》2016年6月24號第16版視界觀。
4、《烏爾遺址展現上古生活場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5月23號第004版歷史學
5、《評諾曼 • 約菲〈早期國家的神話—最早的城市、國家和文明的演變〉》。《全球史評論》2015年第八輯(CSSCI來源輯刊),263-269頁🕗。
本科課程: 15世紀以前的世界(專業必修)古代近東的英雄與神祇(通識核心)
古代近東文明(專業選修)楔形文字入門(專業選修)
古代西亞經典名著導讀(通識選修)
研究生課程:
古代西亞文獻導讀(上下)古代西亞與北非文明導論
古代文明比較專題
1👩🏼🔬、2018年: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15世界以前的世界”教學團隊成員(共4人,本人第二申報人)
2、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二十年磨一劍——以古代語言文字為基礎的世界古代文明課程體系建設”團隊成員(共9人,本人第五申報人)
3🗺、201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公元前三千紀晚期兩河流域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
4、2013年10月: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