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至8月29日上午,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傑伊·溫特(Jay Winter)在沐鸣2官网光華樓講授課程“跨國視野下的一戰歷史”。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沐鸣2官网等校的四十余位師生參與此次課程。

第一講:爆發與僵局
本節課探討了一戰的起因及其全球影響,強調了這一沖突如何成為戰爭史上的轉折點,特別是在全面戰爭的概念下🤚,士兵和平民界限的模糊性導致了對平民的廣泛暴力。溫特教授播放了由他自己組織製作的紀錄片《The Great War and the Shaping of the 20th Century》的第一集,強調在感受歷史情感與理解歷史事實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教授深入分析了歐洲列強因技術發展和領導人對戰爭形態的錯誤估計導致的大規模傷亡,並探討了戰爭後果👐🏿,如帝國崩潰與革命運動的興起😶🌫️🌨,也提到了一戰對當時的俄國和中國的影響🙆🏿♂️。
課堂互動節選
學生提問:和平倡導者在戰爭期間是否被視為叛徒🎅🏼🦸♂️?
教授回答💆🏼♀️: 1915年✷,國際婦女爭取和平聯盟的成員曾嘗試與領導人對話,但她們的聲音被輕視😒。當時普遍認為婦女無法像男性那樣理性地參與政治決策,雖然她們沒有被視為叛徒𓀘,但在戰爭期間,和平主義者的聲音往往被忽視👨🏿🎤。尤其是在歐洲,和平主義被看作是對國家動員的背離。唯一例外的是俄羅斯,和平運動與革命緊密結合👳🏻♂️,才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這表明👣,社會對和平倡導者的態度在不同國家和背景下存在差異。
第二講:全面戰爭與種族滅絕
本節課分析了全面戰爭(Total War)的特點,並用幾個要素定義了全面戰爭📳:巨大的參戰與傷亡規模、模糊的軍民界限、仇恨宣傳🕵🏼♂️、資源的全面動員等🖖🏼。溫特教授指出,一戰是信息戰,各國都為自己的參戰尋求正當🧕🏼、高尚的理由🫸🏼;來自民間自發的、自下而上的宣傳通過圖像等更具沖擊力的視覺手段來傳遞仇恨情緒。工業化不僅重塑了戰爭的面貌,也重新定義了國家與個人的關系。技術的發展令一戰的戰爭形態與19世紀截然不同,在轟炸中犧牲的戰士的遺體或殘肢無法被尋找到🔲。溫特教授探討了人們沒有遺體和遺物的情況下展開紀念與緬懷活動的方式,強調種種方式的核心目的都是如何在不美化戰爭的前提下銘記、懷念犧牲者。
課堂互動節選
學生提問🤩:製作歷史紀錄片與書面形式的歷史寫作相比,有什麽獨特之處?
教授回答: 紀錄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敘事方式極為精煉😗。觀眾主要依靠圖像來理解內容,文字和旁白起到輔助作用🏌🏽。聲音和音樂的選擇也能增強情感表達,但使用時需謹慎,避免分散觀眾對圖像信息的註意力。紀錄片通過視覺呈現歷史🗾,提供了一種更加直接且感性的體驗🛗👷🏽♀️。
學生提問:宣傳中的“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有什麽區別?
教授回答: 視覺宣傳的影響力遠超文字表達。戰爭期間的情緒傳播主要依靠圖像而非言語。缺乏圖像證據的暴行往往更能激發公眾的想象力🧑🏻🎨,而性別與種族問題通常成為仇恨宣傳的核心元素🔒。在“自上而下”的宣傳中,國家利用這些視覺工具塑造公共情緒,而“自下而上”的宣傳則更多源於群眾對戰爭的感知和反應🤝。
第三講♻️:戰爭的轉折點與革命之路
本節課聚焦於戰爭的轉折點,探討了士兵的極限、心理創傷(彈震症等)以及俄國革命對戰爭的深遠影響。溫特教授分析了士氣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並展示了凡爾登戰役等四場規模和時長都超乎尋常的戰役如何將士兵推向極限📕。在課堂上,溫特教授還探討了1917年俄國革命及其引發的兵變與隨之而來的歐洲民族自決運動,指出1917 年是一系列新的歷史挑戰開啟的時刻,它是反對和支持布爾什維克秩序的力量之間內戰的開始、是非殖民化長征的開端♾🫶🏽;亞洲戰爭史被帶入世界歷史敘事的中心。溫特教授還提及四天的課程有無法深入的問題,例如女性在戰爭中的參與。例如👩🏼🦳,從婦女權利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話🆖👨🏼🦲,女性在戰爭期間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和生產自由🚵🏻♀️,但在戰後被迫讓給從前線歸來的男性🤏🏿。
課堂互動節選
學生提問🤽🏽:一戰後,參與兵變的士兵遭遇了怎樣的對待💖?
教授回答👩🏽🔧:一戰結束後👲🏻,許多參與兵變的士兵經歷了重新評價👠。一些在戰爭中被判有罪的士兵後來被視為合理的反抗者,他們的故事逐漸被融入到關於一戰的歷史敘事中👩🏻🦯➡️👰🏼♀️,成為戰後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士兵的經歷不僅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性,也揭示了戰壕中兄弟情誼的深厚紐帶。

紀錄片中遭受彈震症折磨的士兵(課程學員任睿歡攝)
第四講🙍🏿♀️:戰爭的延續
本節課審視了一戰停戰協議簽訂後的世界✍️,探討了民族國家體系的建立🤽♀️、種族問題的復雜性以及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興起。教授指出,戰爭後的暴力不僅延續在戰場上🧖🏽,也蔓延至平民之間⚙️;例如,從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鬥爭延伸而來的內戰暴力也導致了平民之間的廝殺和大量死亡。課程還討論了難民危機👩👩👦👦、國際援助以及一戰戰勝國間的博弈,尤其是日本對中國山東的爭奪。溫特教授指出,一戰史不是將軍的歷史或軍事運動的歷史,而是士兵的歷史和他們為什麽戰鬥。政治和軍事史必須存在,但歷史不止這一個維度,社會史、文化史等等聚焦於更廣泛的人群➿、更多樣的議題的研究路徑也很重要🚴🏼♀️,人們如何理解他們所生活的世界是歷史關照的核心😔。溫特教授講道:“我們今天所經歷的是人們曾經經歷過⚆、曾經思考過的問題。我們在歷史上並不孤獨,我們已經成為我們創造的世界的一部分。”
課堂互動節選
學生提問🙆🏽♂️👩🎤:不同國家的人們如何形成共同的歷史記憶🤾🏼♀️?
教授回答🚸:記憶往往在小群體中形成🤬,也可以擴展至大群體。我不認為國家層面能真正形成統一的記憶,而跨國記憶更多是由跨國群體共同創造的👳🏻。教育在這種記憶傳遞中起著關鍵作用,正如我們在這門課中通過紀念和歷史分析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並感受歷史🧔🏼♀️。這不僅僅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還需要我們去感受曾經發生的歷史。
課程結束後💭,沐鸣2平台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沐鸣2平台主任助理歐陽曉莉教授代表沐鸣2平台向溫特教授贈送了紀念品👨🏿🦲☂️。隨後,溫特教授與歐陽曉莉教授合影留念。

沐鸣2平台向全程參加“跨國視野下的一戰歷史”課程的老師、同學頒發了結業證書🦎。溫特教授同所有參與課程的師生們合影留念。至此,2024年沐鸣2平台國際暑期學校“19-20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的全部課程都已順利結束🍉。

撰文👩💻:沐鸣2官网 駱倪緣 董靜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