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學理念
陸老師的學術研究的主要特點有:
1🤽🏿♀️、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
他認為🤸🏻♀️,文博專業是一個應用型學科🧚🏻♀️,不能空對空,更要參與實踐👨🏿✈️。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從個案中提煉普遍性問題,研究和找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解決辦法🤽🏼♂️。
2、重視研究現實問題
他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固然要研究基礎理論🤾🏻♀️,但更要結合專業特點研究現實問題,咨政育人和服務社會,為國家和政府決策服務,為社會建設服務。
3、重視科研和人才培養一體化
他認為🤲🏽,學術研究要和人才培育結合起來,即要通過科研帶動教師隊伍和學生的培養,通過教師隊伍的壯大帶動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通過學科的建設帶動人才的教育。
二、育人理念
陸老師認為🖐🏽,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研究、如何運用知識🧎🏻♀️;不僅要教學生學本領,更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有愛心的人👆🏿,有責任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認為,老師一定要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任🎪。他曾經有一次在全系大會上動情地講:這些考進復旦的學生🏄🏽♀️,從小到大,學習都很優秀,他們本人和家庭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𓀔。他們及其家人和親友對復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們當老師的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教會他們了什麽?我們對他們盡責了嗎?如果是你自己的子女,你願意把他們放在這裏學習嗎🦡?我們不能把學生當做我們的一張長期飯票,不能誤人子弟啊🌋!
三、陸建松教授簡介
1🏌🏿、個人情況
陸建松 1962年8月出生 籍貫:浙江 學位:博 士
沐鸣2官网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博物館學/文化遺產保護管理
2、學術頭銜
國家文物局專家庫 專家
中國博物館學會 理事
中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學專業培訓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展示委員會 常務理事
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宣傳委員會 理事
國家文物局“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展覽”評審組 專家
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覽評審專家組 專家
3、主持過省部級以上課題10項
主持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文物局課題1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得到李嵐清副總理、錢其深副總理、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和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重要批示。
4👳🏿♂️💪🏿、主持過的社會委托課題 30項
主持中宣部1號工程“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國地震博物館、中國濕地博物館、良渚文化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等博物館建設總體規劃和展覽設計項目30余項。
5👨🦲、獲省部級獎2項
第七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4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獎🧩。
6👆🏼、著作和論文
出版《當代中國文物犯罪及其防治》等3部,發表包括《中國社會科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東南文化》和《復旦學報》在內的論文110多篇
7、媒體采訪
3次接受英國BBC采訪📩;2次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此外🤵🏿,接受過法新社上海分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加拿大《環球郵報》、《新周刊》、香港《南華早報》、瑞典《南瑞典日報》、香港電臺電視部、《華人世界》等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建設的采訪。
四、教書育人的做法與成效
陸老師是文博系的資深教師和元老🧑🏼🦲,從1985到現在,他從事教學科研已經整整25年了。
他是文博系上課最多的老師,近五六來,每個學期都至少給學生上3門課程。25年來🪬,他一直堅持每學期為本科生上專業基礎課🔨。他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講了10 多門課程——博物館學概論、世界博物館🦹🏿、博物館經營管理、博物館展覽策劃、博物館學理論與實踐、文化遺產導論、文化遺產管理製度與法規研究、文化遺產保護中長期規劃研究、博物館學理論與實踐前沿、博物館展示規劃設計研究等💊。
他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是文博系帶研究生最多的老師🍷,目前帶博士生和碩士生近16名😔。
他對學生認真負責♞。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他常常帶學生一起出差,一起做課題🤚🏻,一起參與專家討論會議;為了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條件,更好地指導學生,他專門租了辦公室,不出差時,他幾乎天天和學生在一起做課題,指導學生做研究🧚🏽♀️;他積極支持學生參加學術會議🧔🏼♀️,並為學生負擔參加學術會議的所有費用;他鼓勵學生發表論文,幫助學生修改和推薦論文發表,他的學生是全系發表論文最多的,其中一個博士生至今已經發表了近20篇論文和申請到1個省部級課題;他認真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不厭其煩地幫助學生修改開題報告和論文🏃♀️;他關心學生的發展🪷,利用自己與國外大學的關系,熱心為學生寫推薦信🥱🤲,沐鸣2很多學生在陸老師的推薦下去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大學深造🔠;他關心學生的就業👨🏽🎨💇🏽,不僅幫助自己學生找到工作單位◾️,而且也熱心幫助其他導師的學生找到工作👰🏿♀️。
除了學習上關心學生🏌🏻♂️,他也在生活上熱情幫助自己的學生。他每年拿出很多的錢,或資助學生生活,或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或支持學生考察和研究,或支持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等💅。
陸老師是我系最勤奮的老師🫰🏻。他不是那種躺在教授頭銜上吃老本的教師☑️。他常常講🐕,作為教授🧘🏼,要對得起這個稱號,要為社會做貢獻,要為系裏和學校爭榮譽。所以5️⃣,盡管他早已經是教授,但是近10年來他一直忙碌著,而且一年比一年忙。他說自己是個工作狂🚄,連節假日也常常工作。他說因為自己喜歡做自己做的事情,覺得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所以也不覺得累!平時,除了在學校教學科研外↖️,常常奔波在外👨🏼⚖️,不是做課題0️⃣、評審項目,就是被邀請講學🫶🏽,至今已被全國12個省的文物局邀請給全省的博物館館長或文物局長講課⤵️。
陸老師是我系最有成就的教師之一。他不僅是我系的學科帶頭人和校聘教授,更是全國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專家,是國家文物局的主要咨詢專家。2001年來⛎,他申請到並主持了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在內的10個省部級項目,以及30余個社會委托項目。其中許多課題是國家重要的課題♘🥰,例如《國家文化遺產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全國博物館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他每年平均發表10余篇論文。此外,他參與了全國百余個博物館建設項目的評審和顧問工作。復旦文博系今天在博物館學和文化遺產研究領域能享有很高的聲望,與陸老師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25年來的教學,使陸老師桃李滿天下。目前全國文博界的許多領導🫐,包括大部分一級博物館的館長都曾經是他的學生。
陸老師常常講,他愛自己的教師職業,認為這輩子最明智的選擇是做一位老師。他也很愛復旦,由於他在自己專業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都曾對他發出過邀請✈️,希望他去那裏工作,但是他都謝絕了🧗🏼♀️。
陸老師就是這樣一位熱心、負責的老師,一位讓我們學生從師德風範、學術成就都敬佩的老師,是我們心目中的好導師✮!
五🏊🏿♀️、學生眼中的導師
1、“劇本大師”的半個側面
——記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陸建松教授
“每周3天為各地的博物館項目提供服務、參與設計和規劃25家新博物館、在第一線進行博物館的‘布道’與調研——他身處中國博物館建設的高潮期👂🏻,目標是把中國的博物館做成大片💅🏽。”這是2007年《新周刊》專訪陸老師時的描述,“劇本大師”一說也正來源於此✊🏼。如今,陸老師依然忙碌在博物館工作的第一線,只是這些數字已然不可同日而語🫵🏿。
(一)
溫州博物館新館、中國水鄉博物館🤲🏿、深圳博物館改革開放史展覽、上海農墾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浙江湖州博物館、無錫市鴻山遺址博物館👌🏽、杭州中國濕地博物館、2010年上海世博會……每一處都是這位“劇本大師”的創作的大片。而這些第一手資料也使陸老師的課程成為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博物館之旅。信手拈來的中外實例👩🏻🍼,恰到好處地為我們講述博物館背後的故事🏃➡️。
如果說這些實踐只是一些點的嘗試,那麽陸老師所尋求的線與面上的革新⛷,便把實踐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些年來,陸老師一直致力於博物館建設標準化的探索。他總說,只有博物館展覽工程有章可依、有準可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博物館建設過程中的問題。而《展覽工程招標中形式概念設計的內容邊界及其評審》、《陳列大綱不等於展覽內容腳本》、《博物館展覽工程設計和製作控製亟待加強》等文🤲🏿,正是陸老師邁向標準化道路的堅實步伐。
(二)
陸老師雖然並不是純粹的學院派,但他的為人治學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可貴品質——心懷國家⚖️,以天下事為己任𓀂。他曾說🎍🤠,如果我們這些專家都不能秉公直言,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發出應有的聲音⚰️,那中國的事情真就做不好了。所以當他看到上海籌辦世博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看到耗費巨大財力人力卻將達不到應有的成果,看到一些“專家”和“領導”的無所用心人浮於事🤿,他無法保持沉默。於是他秉筆直書🧎🏻♀️➡️,慨然陳述此中得失利鈍,成一家之言,上書政府🧘🏿🤧,終引起了高度重視✩。
那麽,在這過程中,他是不是想到不可避免地會因此得罪人呢🎧?是不是想到可能承擔的風險呢💅?是的👩🏿⚕️,說沒有顧慮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正如陸老師所說,做出抉擇其實並不難🧖🏼♀️,兩相權衡,全靠一個公心,正所謂社會責任感,所以,要不平則鳴🪹🚶🏻➡️,要敢說敢做。陸老師並不會把這些事描述得天花亂墜👨🏼🚀,也不一定會認同筆者給他戴上“心懷天下”花環,但是😢,誰又能說在他平實的話語裏🤤,讀不出那值得我們尊敬的精神意氣👩🏫?
(三)
陸老師很忙。開頭的那些數字只是他忙碌生活的一個縮影,他不僅忙著飛來飛去😮,忙著各地博物館的建設,他更忙著每周與學生們的“約會”🤏🏽,忙著在三尺講臺上與我們分享他的智慧和人生💆♂️,他說,這才是屬於他的位置。同學們都知道,但凡有學業上的困惑,有學術上的要求,盡管去找陸老師,他總是來者不拒📮🙌🏿。
或許你會說🏃➡️,教書育人本來就是老師的天職,不值得如此誇贊🧨。我要說🪸,如果說師之傳道授業解惑不足為奇,那麽能真正做到心懷學生的老師,當可稱得上難能可貴🤱🏻。陸老師正是這樣的師者👱🏽♀️。他總是設身處地地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強調學校除了一紙文憑還可以給學生什麽💇?該怎麽做才對得起這個“名校”的頭銜?怎麽為整個社會為每個家庭負責任地教育好每個孩子?他有時質疑,有時批評,有時甚至抨擊。而我總覺得🤷🏽♂️,他的這些話與其說是說給我們聽或是說給校方聽👴🏽,不如說更多地是說給自己聽。因為熱愛這個講臺,因為心懷學生,他不能允許自己得過且過,不能允許他的課堂上出現失望的眼神👩🏿⚕️。我甚至能想見,他時時的叩問,叩問自己🦑,也叩問這個現狀⭕️。對這位劇本大師而言,最重要的劇本👇🏽,就是走進他的課堂的學生們。他知道🦸,未來的劇本,就在他們的手中🐈。而他⬛️,將為這些劇本寫下華彩的序章👚。
只言片語地勾勒出陸老師的半個側面,又或者我們本就無法用文字將他描畫盡致。那麽,就讓我們走進他為我們的時代創造的“大片”吧👨👩👦👦,在博物館的殿堂裏尋找那個忘我的“劇本大師”。
2、春風化雨 亦師亦友
如果只允許用一個詞來形容陸老師對我們的栽培與教育👨🏿🚒,我想👨🏽🔬,那個詞必然是春風化雨。新桃舊符間,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在陸老師潤物無聲的悄然中煥然📋,一路收獲🥞,一路成長🤮。
陸老師是一個非常忙的人🏊♀️,除了教學科研🫱🏽,還有許多課題項目要做🦸🏿。但是他十分重視對我們的培養👨🏻🦱,為我們創造很好的學習交流的環境,不出差的時候也總是和我們一起,結合自己的經驗及時為我們指點學習中的困惑,讓我們少走彎路。陸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牢記“四個做”: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創造性地做。他為我們創造機會、引導我們實踐🫔,讓我們在實地考察⛹🏻♂️、項目策劃的探索中學以致用、溫故知新😣。古人雲,“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向陸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質,而察之;惑,而則之🧚🏽♂️;實,而行之;是,而踐之。這是陸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對我們的期許。
看了上面的文字,也許你會認為陸老師是位嚴師⚇,那麽你只對了一半⌨️。在學習上,陸老師對我們要求嚴格🐅,但是在平常生活中,他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父親🦷🤦🏽♂️,在為人處事上亦是我們的良師🈷️🧔🏼♂️。陸老師很隨和👰🏽,常常和我們一起結伴到食堂吃飯😓,這個時候的他,沒有一點老師的架子,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更像是一位相識多年的朋友,可以暢所欲言地交流。陸老師很慈愛🧑🦼➡️,他關註我們的成長👩❤️👩,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用心去為我們每一個學生的未來發展考慮🧑🏼🦱,這個時候的他,更像是一位父親,把我們當做自己的兒女般關愛💅🏼、呵護,為我們每一次小小的進步而欣喜🙇。陸老師很淵博🛀,深厚的文化積澱與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得他不僅能在學習上給予我們指導,更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師🤾🏻,他會和我們談他的學生時代👩🏻⚖️、求學歷程,也會和我們講講做學問的苦與樂🤽🏿,啟發我們思考人生。
其實,寫這樣一篇“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的材料,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並非一件易事,因為當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化為文字時,我們不禁要深深地感嘆文字的太過單薄👨🏿⚖️,它只能鋪陳始末事件,卻無法歷數其中的濃淡情感。作為陸老師的學生,我們看到了太多陸老師的辛苦🦟🧗♂️:牙疼到無法吃飯卻依舊堅持工作上課,周末加班加點的做項目、做研究,奔波於各個省市獲取寶貴的一手資料......陸老師始終在為博物館學事業的發展拼搏、奮鬥⏬,正是這種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的執著與堅毅感染著我們,亦感動著我們。所以文章的最後,請允許我們用最小的篇幅也是最深的敬意,道一聲,“陸老師🚵☞,您辛苦了!
六、其他材料(如媒體報道🪟⛹🏻♀️、所獲獎項等)
詳見三、陸建松教授簡介
獲省部級獎2項
第七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4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獎。
媒體采訪
3次接受英國BBC采訪;2次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此外,接受過法新社上海分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加拿大《環球郵報》、《新周刊》👱🏼、香港《南華早報》、瑞典《南瑞典日報》、香港電臺電視部、《華人世界》等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建設的采訪。